Thursday, October 13, 2005

Stranger in London (1)

當一整天為了找房子沒吃東西,肚子餓得要命只想要馬上抓點東西塞到肚子,卻只能花台幣180吃肯德雞二塊雞套餐,這種感覺大概就跟變天後的倫敦天空一樣陰鬱,晦暗飄雨。

說了嘴就打嘴,好天氣沒了,真的開始下雨了。

Bart(在倫敦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努力傳授我倫敦生活省錢大作戰守則,這裡的生活費很高,單趟的公車就要1.2 pounds(匯率x60),交通盡量以以公車為工具,可是我還是先買了七天的travelcard,寧願搭地鐵轉火車通勤。原因無他,倫敦的公車對我來說太詭異了。我一直以為以這麼一個龐大悠久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都會,公車系統應當會設計得對像我們這種英文有點通又有點破的觀光客非常友善,應該至少像京都車上有個電子板,告訴你現在到了哪一站之類的,或是至少來個語音播報吧,結果什麼都沒有,也不是每站都停,下車得自己按鈴。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會不會錯過了該下車的那個路口,更慘的是還不知道錯到哪兒去了呢。

所以還是搭地鐵吧!至少每站都停,雖然車上一樣沒告示沒廣播。這樣想一想,果然日本人還是比較擅長包裝與賺錢。

回住宿的路上,District Line出到地面,跨過泰唔士河時看著窗外的那一剎那,不知怎麼地突然想起當時到中央報到的第一個晚上,也許,也一樣剛變天,下著大雨,一樣一個人,類似陌生的環境,未知的未來,車窗反映著,幾乎我看到相似當年也綁著馬尾坐在書桌前發呆的自己,想著自己為什麼提早到沒有什麼人的學校報到,思索著為什麼自己在這裡...

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倫敦—開始之前

布拉格 → 德列司登 → 邁森 → 思普雷森林/石林 → 班貝格 → 羅騰堡 → 海德堡 → 黑森林 → 阿橫 → 馬司垂克/布魯塞爾 → 倫敦

16天完成一條看似遙遠的往東路途,在來這裡之前,我大概已經忘記了在地理課本上這段路途的遙遠,實地走起來其實是愉快的,除了布拉格到德列司登之間的火車沿途風景優美之外,在德國開車是挺愉快的一件事,原因無他,當然是因為良好的公路品質,運氣不錯租了一台BENZ好車,最最重要的,就是無速限囉!話說沒速限,老實說,看著儀表板顯示著130,其實感覺跟在台灣開我的小Altis 80-90的感覺差不多(開始想念我的小Altis...),ㄟ,不要心存幻想把飆車當成來德國旅遊的目的啊,我遇到的路段大多都還是有速限的...

倫敦開始之前這段旅途,等我安定下來再慢慢倒敘,先讓我抒發一下在倫敦的情緒吧...

其實在一決定,抑或開始考慮來倫敦開始,就有很多"建議"聲浪湧起,大多都是告訴我,英國人的冷漠驕傲,氣候濕冷,食物難吃(離開德國前,BEAR好心的老闆還叫我帶點麵包與CHEESE到英國...)...到現在真的踏上這塊土地,其實還沒有什麼機會去體驗食物有多難吃,一方面是因為外食太貴,倫敦的物價真的很高,從去過美國幾個城市,到過德國一些歐盟國家,現在到倫敦,其實東西時標價的標籤上的數字沒有太大的改變,改變的是用的要命的幣別與匯差,現在經常念起台灣一碗25塊錢就可以吃得津津有味的魯肉飯。另一方面,因為首要還在想辦法解決住與交通的問題,而英國人的冷漠驕傲,就在解決前列問題的同時,完完全全體會到是怎麼一回事...

稱得上運氣好的,就是前三天遇到晴空萬里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吧,在台灣,滿腦子防曬怕黑的我大概沒這麼喜歡曬太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