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07突然結束,大家在話語中提到"今年"與"去年"之際,都還要定義一下"去年是指95年還是96年",時節交替就是這樣混亂中又有意思...
2008始,我們來個氣質路線作個引子吧。想來推薦一本07年讀了好久的書—"地底三萬呎",其實到現在我還是沒讀完,斷斷續續大約只完成了2/3,但是,我還蠻喜歡的。
這本書是朱少麟的新書,說是新書其實也有好幾年了,05年出版的,對於朱少麟這樣的本土年輕作家,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不過如果提到他的第一本成名作品"傷心咖啡店之歌",可能書的名氣要比作者本身的名字大一點,一開始是以業餘作家身份在網路連載,約莫是我大學時期(天哪,又洩漏了年齡)。之後又出了"燕子 "。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描寫幾個在都市裡過著光鮮亮麗但行屍走肉般生活的人,這些有著類似生活又處在大台北各處的人,聚集在這一家小咖啡店,幻想著能夠追尋自己的夢想,結局的死亡,卻象徵著脫離與自由。而"燕子"是描寫一個舞者的故事,為了成為頂尖舞者擔任一齣劇中的主角,與舞團之間各角色間的連結與成長。
一直覺得朱少麟很能碰觸到都會人內心與理想脫節的那一塊。年紀成長,生活的現實壓榨了生命中曾有的理想與夢想,一個作家一個故事似乎影射了或是勾起了心裡漸漸忘記或是隱藏了的非關現實,或是想要逃避、脫離的那一面,心裡總是能有共鳴或感動,也許作者本身並沒有華麗的修辭與文筆,但是貼近現實的表達與文字呈現,又免除掉了翻譯文學上因為語言的轉換導致的誤差,前二本作品的結局往往在悲劇之間又帶來希望,悲到了底但是似乎又是最好的安排,茶包還蠻愛的。
"地底三萬呎"描述的故事就有點非現實,但是又隱含了現實中很多人的故事。故事環繞著一個叫做「河城」的地方,這裡的人來自各方,但是已經失去名字,多是因為犯了不致命的過錯,然後來到這裡類似流放地「改過自新」,故事圍繞在河城主管辛先生、其妹辛小姐,與一位曾經是外科醫生的青年身上。小說的鋪陳是切成三段,各以不同的角色作為第一人稱,來自述這一段故事。故事並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卻帶著人心一直往下挖掘,故事的轉折點,往往帶有一點悶。
朱少麟的作品往往不是太快樂的書,地底三萬呎的結局應該也不會太出乎意料,不過,還蠻令人享受這個挖掘故事的過程,我還期待看完的。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來‧聊‧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來‧聊‧書. Show all posts
Friday, January 11, 2008
Tuesday, June 20, 2006
你的風之影?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
這段話應該或多或少有聽過,尤其是這篇文章曾經翻拍成電影。閱讀對於從小看到一堆字放在一起就覺得頭痛的茶包,閱讀似乎不是我的風格。不過最近實在是悠閒到了必須自己找樂子的狀態,我開始學會買本書到對門的泡沫紅茶店消磨一個下午,吹冷氣看書。(好啦,我知道太悠哉,別唸別唸....)
前陣子看完了"天使與魔鬼",是達文西密碼的前傳,故事大抵是跟達文西密碼很類似的架構,為了還想看這類懸疑小說的人,還是少說點保留點樂趣。今天我去買了另一本書 - 風之影,我對文學沒什麼瞭解,我只是翻到了其中幾段話,決定讓我挑戰這麼一本對我來說又厚又重的小說...
"...一個人閱讀的第一本書,在內心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很少有其他事物可與之相提並論。那些影像、那些文字撞擊出來的回音...我們以為那是陳年往事了,實際上卻終生伴隨著我們,在我們的記憶身處築起一幢豪宅,不管我們後來讀了再多的書、看了多少花花世界、學了又忘了多少事物,我們遲早都會回到那幢豪宅裡..."
這段話讓我想起過去有限的閱讀裡忘了詳細的故事的片段或句子... ,或是引發腦海裡對某個地方場景憧憬的畫面。像是小時候偷看哥哥的"異鄉人"裡那個希望大家來看他被砍頭的男主角,像是柏楊說過的"沒有經過漫漫長夜掙扎的人不會瞭解人生",像是悲慘世界裡那個為了爸爸跑了的孩子賣掉瓷牙的女子,像是尋羊冒險記最後到了的北方的冰原讓我一直想到那樣的地方旅行.... 呵,還有拿起紅玫瑰與白玫瑰又把這段有趣的句子再拿出去溫故一下....
你的風之影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