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戀上了一部日劇...咳,這次跟堤真一沒有關係....
話說前陣子看電影介紹,發現了一齣電影—"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向來對懸疑偵探類小說電影沒有什麼抵抗力的茶包,當然速速就看完了這部電影。"相棒"是日文原字,意思大抵是partner。故事的二大主角是一對警察搭檔,在警察局裡被歸類在被排擠的邊緣單位,而相依為命處理一些奇奇怪怪的案件。
看完了電影,雖然在主角不帥的情況下,但是情節還是讓我很感興趣地上網查了日劇原作,一時驚嘆啊,這一齣相棒竟然有7季,從2000年一直延續到2008年,每一季大概都有個十幾二十集,跟一般那些愛情故事一次十集左右結案收工的狀況,可以想見這齣日劇應當也是當時曾經造成轟動的吧,而後據說就產生了福山雅治的伽利略系列(大概發現相棒的水谷豐還是不夠帥吧...)
一集就是一個案件,隨時可以切入不必擔心故事關聯性要從頭看起,看起來連看電視劇也是要簡單容易快速不傷神啊....
相棒 電影版官方網站
日劇版維基百科查詢
Tuesday, May 12, 2009
相棒 - 西洋棋殺人事件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日劇堤真一 - 魍魉之匣‧水手服與機關槍
不過我當然比較想要分享的還是堤真一,而且堤真一的電影沒有上一篇聊的這麼簡簡單單的搞笑片而已
穿越時空地下鐵
不喜歡時空環境角色關係交錯的愛情片的朋友,沒關係,還可以考慮"魍魉之匣",比較能歸類到的是恐怖驚悚片。故事的大致就是不斷地發現一切謀殺案,而屍體都被肢解放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盒子裡,當然地方上鬼魂作怪的傳言不脛而走。當然就要靠聰明的人來解謎啦。有點血腥,不適合吃飽飯或吃飯中觀看。
魍魉之匣
水手服與機關槍
堤真一的作品在台灣好難租啊,哪裡可以租更多的堤真一電影嗎?
官方網站
穿越時空地下鐵日本網站 YAHOO電影解說
魍魉之匣
水手服與機關槍
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宅女與日劇之堤真一 - 幸福的三丁目‧舞妓哈哈哈
拜股票、基金狂洩之賜,今年似乎聊起年後換工作與年假往哪去的朋友們少了。往年這時候,台面下無不暗濤洶湧來個人力大搬風,在不就是討論尾牙年終或過年假期該是去南方海島避暑,或是去北國滑雪泡溫泉,今年這些聲音都少了。拜經濟緊縮,又朋友們安安靜靜沒有活動,工作心力交瘁的茶包也就剛剛好認份地當起宅女,日劇、電影變成好朋友,這時候真要感謝堤真一.... 這陣子還真是花了不少心力去找各式堤真一的作品。
好吧,暫時把股市與基金給忘了,大家來看電影吧
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
第二集去年就在日本上映囉,今年得了些戲劇獎項之後才又在台灣上映,不過茶包運氣不錯,在四月份出差的時候,日亞航的班機上的小電視可以選看這部電影。有多好看?好看到茶包忍耐在封閉交通工具中二個小時竟然可以強忍不睡覺還忍受英文字幕認真看完,還一邊又笑又掉眼淚,還好沒被空姐發現,不然應該是會被列為觀察對象吧。
不過最好是先看了第一集再看第二集,會比較知道角色的背景故事唷。
再續Always幸福的三丁目
Always幸福的三丁目
再續幸福的三丁目
舞妓哈哈哈
Monday, March 17, 2008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一個專寫悲劇的作家凱倫,寫了七、八本的作品,每一本都以悲劇為結尾—主角的死亡,過了十年都沒有新作品的他,困惑於想不出"殺死"新作裡主角"哈洛"的方法而痛苦著。
就是這樣一個很巧妙的連結,凱倫打字機底下敲出的文字正是哈洛聽到的旁白,哈洛發現自己耳際聽到的話語簡直就是自己生活的腳本,又聽到以死亡為結尾,擔心害怕的他找上了一位文學教授協助找出"救命的方法"—找出寫書的人,改變結局,有趣的是,文學教授給他的建議是,喜劇的發展都是有跡可尋的,改變生活中的某些環節的發展,也許可以改變哈洛的人生變成喜劇的發展而非悲劇。
哈洛開始180度的改變生活,請長假休息享受生活,找尋生命曾經的夢想,還追求了一個夢想的女孩。
就在哈洛改變了自己過著快樂的生活,他終於找到了作家,並且發現作家是一個永遠寫悲劇的作者,而且也已經寫了作者如何死亡的手稿,就差用打字機寫成正式的稿子...他等於預讀了自己死亡的宣言,憂鬱傾向的作者與哈洛該怎麼面對這個故事的結尾?發展的想像空間留給還想看這部電影的人吧!
HBO就有這個好處,思緒可以一氣呵成,絕對沒有廣告的打斷的可能。
電影介紹是把這部片子跟楚門的世界做比較,類似都有被操弄的人生的味道,不過卻又有很大的差距,又也許是文學作品的關係,口白人生的對白更細膩了許多,很多地方都可以引發一些聯想。主角哈洛在知道自己預知的死亡後,那樣的積極改變自己去享受人生,如果依照文學教授達斯丁霍夫曼建議的,人都會有一死,那麼,換句話說,我們是不是都該把生活過得更往喜劇的發展一點呢?
片尾結局作家與文學教授之間的對話很有意思唷,現在說出來好像又等於告訴你結局了...
這部片子這週會在HBO上映重播,有興趣的上網找找節目表吧!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死亡筆記本 Death note
很久之前聽到死亡筆記本(Death Note)這片名的時候,我以為那也是另一部日本鬼片,前陣子衛視中文台播了他的第一集,總共二集,片子也有點時間,我不太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恐怖片,但片子開始的半小時就完全改變我對這部片子的印象。
其實他跟鬼神不是太有關係,故事的根本來自於死神的一個遊戲,男主角月夜神是一個高智商非常聰明憤世嫉俗希望改變世界的法律系大學生,他原本希望考上法官將社會上犯罪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卻發現有太多的案件確定犯罪但無法起訴。死神路克,給了夜月神一本死亡筆記本,寫近本子裡的人名就會死亡,本子提供了一些遊戲規則(或者該說是操作守則)。於是夜月神私下將那些罪犯的人名寫進死亡筆記本裡,成為一股新的社會秩序扶正力量,但也成為警方頭痛而急於追捕的另一個殺人犯。而後的故事發展則主要在夜月神(人稱奇樂??)與警方同為天才的代表人物L之間的鬥智情節。
這部片改編自漫畫,我不太看漫畫,不過這倒是一個新鮮且有趣的題材架構,片中奇樂與L之間的鬥智是讓電影步驟快沒什麼冷場,甚至二人的聰明才智開始玩弄超越死神訂下的筆記本使用規則,別於一般的推理片,相當有意思,不過死神的對話常常是帶有很多其他的意味,尤其在質疑人性對於權力的控制慾望和迷失,愛的利用與犧牲,產生豐富的矛盾,雖然不是什麼太難理解的哲理,但也在很有創造力的爾虞我詐鬥智推理之外,增添電影的主題性。當然結局也是蠻有意思的。
似乎總是回歸到根本的人性問題,就會產生許多的矛盾啊....
誰看過的話,我想討論一下最後的結局耶,有個小地方總是有點不能理解...
Monday, August 06, 2007
The Holiday 戀愛沒有假期
The Holiday一片是描寫二個感情失意的女子,一個是在LA沒辦法學會愛人的女強人,另一個是在London無法讓自己停止愛對自己批腿的男友,二個女子因緣際會上網找尋交換房子的對象,想要藉此短暫逃離現實生活,到另一個地方度過聖誕節。在對方的生活圈子裡卻意外遇到另二個背後也有不同愛情故事的男子,加上一名失去妻子的老頭,譜出有趣的聖誕節故事。
這部片子的前3/4的架構我是很喜歡的,有趣的題材,每個人都有的交錯的背景故事,從每個人的身上好像都可以搜尋到一點點曾經感受到的,或是聽到的故事片段。對白很是有趣,如果你可以仔細聽他英文的內容與用字,加上片子裡一半的人滿口英國腔,真的是挺有味道的。最令我失望的敗筆就是最後的結局,有點急促草草交代又想要皆大歡喜,就好像賀歲片一樣說完恭賀新禧但是一片空白。
這部片子我最有興趣的,還有這個故事的主軸"house exchange",主角就是在網路搜尋這二個字,血液裡的好奇與瘋狂因子讓我也仿造上網google一番,果然真的有這樣的平台網站,很多要交換的房屋來自西班牙海邊、法國鄉村、希臘地中海等地,很多狀況都很好,我的腦子裡不禁又飄過一個旅遊趴趴走的念頭,是啊,這是另一種絕妙的度假方式,既可節省住宿費用又可以逛遍世界各地。
殘酷的是,幻想了世界半圈才想到....我沒有房子可以exchange... sigh...
再複習一下這部片我最愛的經典對白吧:
It doesn't matter how many new haircuts you get, or gyms you join, or how many glasses of chardonnay you drink with your girlfriends...you still go to bed every night going over every detail and wonder what you did wrong or how you could have misunderstood and how in the hell for that brief moment you could think that you were that happy. And sometimes you can even convince yourself that he'll see the light and
show up at your door. And after all that, however long all that may be, you'll go somewhere new. and you'll meet people who make you feel worthwhile again. And little pieces of your soul will finally come back. And all that fuzzy stuff, those years of your life that you wasted, that will eventually begin to fade.
為了"訓練"上次總是直接跳到中文翻譯的朋友們,這次只貼英文...英文還是要看的。
Wednesday, May 16, 2007
現實與虛幻 - Pan's Labyrinth 羊男的迷宮
電影的劇情大致是描述一個地底王國的公主,因為好奇而來到了人間,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成為一般的平民,成為一個裁縫師夫婦的小孩,裁縫師因故去世,他跟著已經懷著繼父孩子的母親再嫁給軍閥行事嚴苛而殘酷的上尉,而地底王國的使者出現,要求公主回地底王國,而在那之前,公主必須完成三項任務已確認他的心靈仍是純潔的。
該片的背景是西班牙內戰時期,於是故事的主軸分成二部分,現實的部分即是內戰二邊對立交戰攻防,村民飽受戰爭的摧殘而困苦著,電影很清楚描寫著內戰的殘酷與無奈,間諜臥底的部分更讓劇情增添緊張的情緒。
虛幻的部分當然就是小公主Ofelia接受羊男的指示完成三個任務的部分囉,細緻的電腦動畫將一段冒險故事變得相當生動刺激。整部電影的節奏相當緊湊,劇本的安排其實很有趣,加上一些細節的暗喻與呈現方式,還是需要用點心去觀察。劇情的部分依然依照往例,不想講太多,我很推薦去看這部電影。
不過我還是想講一下我的觀感,其實這對我來說看到的不是一部科幻的奇異旅程,對我來說看到的是一部悲傷的戰爭片。我個人認為這個小女孩遇到的童話冒險般的奇異經驗。其實是想像出來的,源自於父親的過世,繼父的殘暴與母親的生病,因為寂寞而產生的幻想。就像有些孤單寂寞的小孩會幻想"看不見的朋友"一樣,只不過Ofelia想像的是他其實是某個王國的公主,而那個王國等著他回家團聚。
那樣的幻想其實是很悲傷的,如同貫穿整部片子的搖籃曲旋律一般哀傷。
Wednesday, April 25, 2007
來段台詞吧 - 巴黎我愛你
十四區‧亞歷山大拜奈

接下來是誰?-我
好, 開始吧
我是選擇來巴黎旅遊
這對我來說,每一天都很新鮮
我每天都會接觸到全新的東西
我到的比較晚
沒有看到什麼東西
而且也比較累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到歐洲的旅行
我本來想好好在外面走走
但我不能讓我的小狗太累了
我非常喜歡巴黎的音樂和街道
只是食物似乎不那麼好吃
我本來準備隨團旅遊的
可我自己比較喜歡自由,比較獨立
我想自己可以發現更多東西
找到更多樂趣
我出去找餐廳
「打擾了?」我還想練習一下法語
「您知道附近比較好的餐廳在哪兒?」
「你喜歡哪種食物?」
「隨便什麼都行」
「中餐可以嗎?」「當然」
當地人就比較瞭解情況
可以給我很好的建議
使我找到一個不錯的餐廳
我在那兒享受了一頓美食
當然,在我這個年齡
我已經不太會去嘗試什麼
但是,這段時間
我卻對自己的生活思考了很多
在街頭漫步
同時思考很多問題
我能…
我能看到期待已久的東西
我期望能在那些地方找到
曾經在書裡閱讀到的東西
能有一些奇遇
我相信巴黎人都很友好
我參觀了一個著名的墓地
那裡埋葬了很多名人
有薩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墓
這是法國兩位著名的思想家
而且他們非常相愛
所以就葬在了一起
我還參觀了迪亞茲的墓
這也是個名人
坐在他的墓前的椅子上
想著他已經長眠,而我還在思考
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想起了自己英年早逝的姐姐
還有我的母親
於去年死於癌症
一天,我和許多人
乘電梯準備觀賞巴黎全景
忽然就不舒服了
可我沒在意,反正人人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還是上去了
和許多人一起欣賞美景
真是很愜意
所以現在我就想
這樣生活著真幸福
在這個最高點,我俯瞰整個巴黎
很想告訴別人,太美了
是不是?可是身邊沒有人
我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戀人
他很想來巴黎看看
這樣想著,我又覺得自己很傻
因為我已經十一年沒見到他了
而且現在他已經結婚了
和我不認識的人
我找到一個很小的公園
坐在公園裡,我拿出準備的三明治
慢慢吃起來
真好吃
然後,就發生了一件事
某種很難言傳的事情
靜靜地坐在那裡,什麼也不想
遠離我的工作, 熟悉的環境和人
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感情
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情感
或者是我期待已久的情感
但我不知道是什麼
或許是件我已經忘懷的事情
或者我從來都沒有經歷過
我只能說,自己同時感受到
歡樂和悲傷
但更多的是悲傷
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活著
是的, 活著
正是從這一刻起,我開始喜歡巴黎
同時我還感到巴黎也愛我
祝大家快樂!
Sunday, April 15, 2007
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
老實說這部電影,非常一本著法國片應該有的冗長對白與沈悶,對,就是有點悶,最好不要在有睡意的狀況下觀看,可能會打瞌睡。但是認真看了起來(很可能還不能只看一遍),又會覺得故事與對白有些意思。整部電影總共有20個分段,各由不同的導演編導,架構大抵就是在巴黎不同的地區發生的小故事,並不都是關於愛情的。一部電影一個多小時,分成20段,所以一段可能不到十分鐘,所以就像是聽了十幾個小品故事,拼湊著一些發生過或聽過在生活的片段。裡面有些對白是很有趣的。
裡面的這麼多段故事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最後一個故事,是一個來自丹佛的中年女性郵差,因為對巴黎的興趣,學了法文,獨自到巴黎旅行,在那裡學著在巴黎生活,也在學習巴黎生活的過程反省著自己在丹佛的生活,他在丹佛的生活並沒有不好,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及寵物,可是卻也想在另一個世界體驗著另一種幻想中很有興趣的生活,也反觀自己原來存在的世界。最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個故事片段的最後幾分鐘,除了為這部電影的巴黎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尾,看著他也坐在公園裡啃著三明治,觀察著巴黎這個世界的生活脈動,引我想起了自己也在海德公園做過類似的事情,有過類似的心情。他的旁白是也曾經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思緒心情,再配合了timing抓得恰恰好出現的很法式又很動人片尾曲,一些些再抓了一些其他故事的後續片段......讓我馬上再快轉回去將這最後一段再看了一次。
誰可以找得到完整的對白文字檔啊?HELP~~
Monday, March 19, 2007
Memories of Matsuko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比較想介紹的是片名很饒舌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這部片。這不是新片,查了一下,約莫是去年底上映的片子,故事描述的松子,是一個高中教師,故事就發生在有一天他替學生頂了盜竊罪名,而後被趕出了學校,又離家出走,開始了他複雜乖違令人討厭的一生。
故事的拍攝是以順敘及倒敘交錯描述,雖然故事的主軸蠻單純的,但是穿插出的故事倒是蠻豐富又節奏明快。很多地方是以歌舞片的形式來傳達,即便在現實又痛苦的情緒上,電影還是以一種蠻戲謔甚是有點搞笑的方式在進行著,看的時候又會多一點心疼。
渴望愛嗎?有空可以看看這部片子.....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連結:
Thursday, March 08, 2007
轉貼:一段寫給你與我看的電影對白
如果你有一個需要不知道期限的時間來化解的心情,也許你會和我一樣,覺得這段文字有股說不是太清楚的親切。
不要懶惰,英文要看....
Sunday, December 24, 2006
墨攻
看完這部電影,終於發現原來趙國攻打過燕國,原來還有個梁城這小城,還提醒了我墨家在提倡些什麼東西(嘿嘿,你也忘記了吼,兼愛非攻啦),如果可以屏除演員不太豐富的演技,口音,還有不太中國的韓國演員臉,那這部片會更棒。不過話說回來,依照M's引了李安對臥虎藏龍解釋的理論,古中國那麼大,各地龍蛇雜處,有各種不同長相跟口音混在一起亦屬稀鬆平常。
好吧,那些不是重點,反正歷史這種東西應該只存放在茶包大腦的暫存區,這部電影其實有點要提倡和平的味道,但對我來說有意思的,就是片中幾個主角的計謀與策略,梁城四千士兵,可以重挫趙十萬大軍。雖然做了七年的marketing加上某一段在唸管理的時間,成天聽策略二字有時候會聽到覺得空虛無力又想吐,但是在螳臂擋車的攻防之間,還是會有些新鮮的味道。
結局是什麼?嘿,除非你打定主意不看這部電影了,我就告訴你其實還蠻簡單的故事發展。不過,最最有意思的地方(對啦,就是比剛剛的有意思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墨者的計策雖然快又有效,他卻輸給人心,嫉妒的本性,嫉妒果不愧為七大原罪之首(請見另一部電影”SEVEN”)。革離(劉德華演的男主角墨者)也因此失去了他原本應該最愛的女子,有點反思了墨家的兼愛天下。也許愛還是有點親疏遠近得好,畢竟關乎了值得與否的問題,也比較貼近人性。
對,又是人性…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結婚25年,還有愛情嗎? - 日劇:夫婦
最近緯來日本台重播了一齣日劇「夫婦」。
故事描寫的是一對結婚25年的夫妻。妻子(黑木瞳飾)負責家務,想要製造機會吸引老公注意卻又充滿矛盾。讓丈夫(田村正和飾)安心在外專注於家計,事業有成的中年丈夫吸引了女兒的婚禮籌畫師。長女因為父母感覺美好的婚姻而成天吵著要結婚,小兒子則是徬徨著找尋自己人生的方向,愛上了年紀較大又離過婚的護士。藉由二代之間以及周遭簡單的人事物重新反省人生的階段及婚姻家庭的角色,當然還有婚姻關係的經營。
一、二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這齣日劇並沒有太令人驚奇的發展,講的好像也就是一段寫實又再普通不過的婚姻關係(除了很少有二個孩子的媽還可以長得這麼身材姣好貌美...在家還會上眼影...),也許年齡的某個階段到了,聽故事的閱歷越來越豐富,突然對其中一些細節與對話有了新的感覺,如果,你正處於經營婚姻,或是嚮往某種關係的婚姻生活的階段,可以參考參考,也許會有新想法也不一定。
週一至週五晚上八點唷。
不要看網站就把故事從第一集看到最後一集啦,男女主角還算是不錯滴...
Monday, October 16, 2006
Singles
從以前剛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有趣,這次,在HBO沒有廣告干擾的狀態下認認真真又看了一遍,我已經想不起當年覺得他有趣的理由是什麼,也許是因為覺得那些片段描述的愛情情節很有意思,只是若干年後,現在在看到這些橋段,有趣的感覺依舊,但那些讓人會心的感受,也許又比當年多能夠體會了什麼,亦或是在那樣的片段之間,抓到了一點什麼可以matching到自己的歷練過裡的什麼。
情節我不想多說,希望有機會你自己看看,免得破壞了要享受電影樂趣的人的興致。這部片子讓我很喜歡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他的電影海報,總覺得視覺在一個地方駐足,看著周遭世界行走了好久好久的時間,卻又不知道該對哪一個部分聚焦,那樣的感覺。我想大概,看到這裡,應該已經提醒幾個人想起,曾經有一個人多麼想要這張海報了吧...
海報上有幾行字,是這樣說著的。
Love is a game,
Easy to start,
Hard to finish.
這樣的一部愛情喜劇老片,現在再看起來並不覺得老舊,也許,這麼多年來,甚至更久之前到現在,愛情戲碼的本質,並沒有在二性關係裡改變太多...也許以後也會持續下去吧。
Sunday, July 16, 2006
大和撫子
我很欣賞男主角堤真一,極少數的人大概聽過我重複強調這件事情了,那是從"天使之愛"的時代,天使之愛在台灣好像並不是太暢銷,他的日文劇名叫做"PURE",故事是一個智商發展只有小學生程度的藝術創作家(和久井眏見)及專門揭露政治新聞黑暗面的記者(堤真一)的故事。記者在戲中,從小因為政治鬥爭失去雙親,一心想要成為記者揭露事實報復,卻遇到仍保有孩童般純真的藝術創作家,而被感化,融化了他的仇恨。很喜歡這個故事,大抵總是對這樣充滿矛盾衝突感覺,心理與生理的殘障,卻又試圖為某一種缺憾去互補。我似乎對矛盾衝突類的故事都感興趣,另外像是"流氓大亨"(香港叫做"秋天的童話"),劇中人物背景性格的矛盾衝突,也是讓我喜歡到了會掛在嘴邊的地步,大四修寫作課還拿來當題目,寫到老師問我哪邊有片子可以借,也因為周潤發,發哥在劇中的一段話,成為茶包這個名稱來由。
回到堤真一,他的演技,看了這二部日劇就可以發現,角色完全不同,眼神表情都還詮釋得挺好,雖然他的作品不多,另外一個值得推薦的,是一部日本的電影"刑法三十六條",好多年以前的片子了。裡面他飾演一個因報復而殺人的犯人,企圖以精神疾病逃避殺人的刑責... 嗯,永遠都是性格差異性很大的角色。
嗯?不瞭解是吧?沒關係,我有整套DVD,還有書。有興趣的,請逕洽 ...
Sunday, August 14, 2005
來,看電影
最近突發奇想,又開始看一大堆的DVD。上個颱風天週末看了四部電影,這個星期又看了二部日劇。比較令我訝異的是,四部電影有三部在談婚外情,一部是有關一夜情,二部日劇分別是「夫婦」與「白色巨塔」,夫婦的故事主軸也是從婚外情開始...... 大概是我太久不太看浪漫愛情電,總覺得日式鬼系列恐怖片或是懸疑謀殺一看下來神經緊繃,嚇得智商瞬間歸零二小時的感覺較具有速食般娛樂、轉移及麻醉效果,沒想到婚外情與中年危機已經是愛情故事的主要題材了嗎?抑或是,這不過是反應真實社會的情境嗎?
姑且拋開故事隱含的沈重意味......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這二部可以算是前奏與序曲(因為感覺像是沒有結局的開始),前者是有關於在歐洲火車上的偶遇,後者是九年後的重逢。推薦我看的都是男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性因子作祟還是患了浪漫缺乏症,老實說我沒有什麼悸動的感覺,只覺得故事背景的維也納與巴黎很美,彷彿在那裡走了一圈,結局沒有非A即B而留下一大堆問號的形式,也算給我合"理"的答案。另外很佩服的是,男女主角的對白冗長,又常帶有一些哲學或心理上的討論,整個電影畫面就是圍繞在他們二個身上,尤其是第二集,感覺沒有什麼場景的剪接,就是這樣一氣呵成,背對白應該是非常辛苦。
另外二部電影,一部是「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描述二個美國人在日本相遇的故事,因為語言與生活習慣不同,帶有點相依為命的味道,這片很有意思,可能要自己看看比較有感覺一點,不過對於喜歡快節奏或是有變化的情節電影的人,可能要喝點咖啡以保持清醒免得打瞌睡。我喜歡這部電影,看了二遍,喜歡那種故事細節看似輕描淡寫的雕琢,對我個人又有日本舊地重遊的感覺。
最後一部是「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本來是想要看日本版的,不過想想裡面以跳舞為中心,還是比較想要看身材姣好屁股翹的珍妮佛羅佩茲版。對我來說這就是很好萊塢的電影,但那音樂與舞步總是有點勾引著我的腳指蠢蠢欲動,那一段李察吉爾與珍妮佛在課後,在沒開燈的教室的對手舞蹈,直讓我想起視覺藝術概論裡談過的佛洛依德與性暗示,鼓舞著電影的情緒到了高潮。相較起來,我挺欣賞蘇珊沙蘭登在裡面的原配妻子角色與對白,裡面有一段是他對偵信社的人講的,他提到人為什麼要結婚?是為了有一個人可以見證自己的人生... 這段話不知道是不是抄襲還是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夫婦」的對白裡...
ㄟ,話說回來,我的其中一位大學同學就嫁給國際標準舞體育課的舞伴... :D
Monday, April 18, 2005
The Interpreter
電影簡介:http://www.uip.com.tw/interpreter/
不脫俗的,女主角美男主角帥的電影,好像沒有一點愛情的火花總是對不起觀眾。不過也還好有很多的愛情成分及男女主角對手戲,將我的注意力從屠殺、政治的元素拉出來,讓我想著他們的愛情。靠聲音、語言及信念的席薇亞,與觀察力敏銳及直覺的凱勒。是愛情嗎?還是相互取暖的依賴?二個失去至親,精神上幾乎一無所有的人...
席薇亞告訴凱勒一段話:
在庫族,當一個人被殺死了的時候,村民會將兇手押到河上,淹到水裡,淹死。而死者的家屬,可以決定救兇手,或是淹死兇手。如果家屬選擇淹死兇手,將會一輩子活在痛苦與悲傷中。如果選擇救兇手,他的心靈則會獲得救贖。
記得我告訴過你的嗎?原諒是為了救贖自己,讓心可以繼續好好地活下去。是啊,還是自私的,沒什麼偉大的情操...
如果是你,你會淹死兇手?還是救他呢?
我知道都沒那麼容易。